原標題:設備突發故障,咋辦?他們站上流水線代替機械手……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彭冰 通訊員 黃濤

3月21日下午2點,吉林石化有機合成廠乙丙橡膠裝置C2線500#單元碼垛機突發故障,對連續生產和成品儲運造成威脅。

這個裝置的成品裝箱工作,正常情況下是由帶有機械手的自動碼垛機進行連續化作業。設備發生故障后,因疫情影響,廠家保修人員至少要20多個小時后才能前來修復。

“為了裝置保持連續化生產,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人工代替機械手,完成裝箱作業。” 接到任務,吉林石化建修公司中部檢修車間主任王學峰、黨總支書記武衛忠等人立即商討施工組織工作。

“疫情期間,駐廠人員本來就不多,這項任務得連夜干,就怕耽誤明天白天干活兒。”

“十幾個人剛從丙烯腈廠甲甲酯聯合裝置現場撤下來,隨時還要頂上去,乙丙、丁苯橡膠每天都有十幾項任務,人手太緊張了。”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看組織一次黨員工程,黨員、干部頂沖去!”武衛忠的建議,得到了一致認同。

很快,駐廠的近20名黨員都來到辦公室領任務。

“我常年健身,身體好,讓我先上。”檢修三班班長王平說。

“我先上!” “我先上!” 大家紛紛請戰當排頭,只十幾分鐘,一支突擊隊成立了 。

根據現場情況,支部委員張洪軍把突擊隊員分成5個作業組,每組工作4個小時,采用人工方式開展連續碼垛作業。

每塊成品橡膠重達30公斤,每間隔1分多鐘從輸送帶送至裝卸口,干了十幾分鐘,汗水就順著口罩邊緣成流兒地淌下來。初春乍暖還寒,凍人不凍地,剛才穿著棉服還喊冷的隊員,有的干脆把秋衣秋褲脫了下來接著干,身上依然熱氣騰騰。

施工對作業人員的體力消耗極大,有的貓著腰搬運,有的雙臂交換搬運,即使這樣也堅持不了多久。傳送帶上的橡膠塊一個接著一個,隊員們都在咬牙堅持。

一組接一組,一隊連一隊,作業有條不紊推進。鮮紅的“黨員工程”旗幟就掛在現場最顯眼的位置。

22日早8點,最后一塊碼放在成品箱內,機械手修復完畢,裝置又實現了自動化連續生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