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生物醫用材料和3D打印的發展非常迅速,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和進步。同時,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加劇,對生物醫用材料的需求大大增加,相關行業年增長率已高達15%~20%,正在成長為世界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但是,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產業仍然比較薄弱,產品多為技術含量低的基礎器械和一次性用品等,技術含量高的產品90%上依賴于進口。我國醫用材料產業急需跟上包括3D打印在內的新技術的發展。
2015醫用新材料與3D打印論壇以“交叉 前沿 新時代”為主題,通過匯聚國內知名的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為生物醫用材料在基礎科學、技術和應用等方面提供優秀的交流和討論的平臺,就醫用新材料和3D打印相關領域的新方法、新發現,以及進一步發展的重點,特別是成果轉化等進行交流和研討。本次論壇設有專題報告、小組討論、頭腦風暴、講聽互動、名片交換、項目路演和展臺展示等多種形式,思想、觀點的碰撞將為專家在醫用新材料領域中提供不同的視角、嶄新的思路,是一次難得的產業盛會。
為此,我們熱誠地邀請您相聚上海,共襄盛會!
組織機構
生物谷
生物谷是生物醫藥行業知名的專業服務機構,致力于轉化醫學和新技術的學術研究與應用發展;在轉化醫學方面,重點推動科研學術與臨床應用結合,將最新的轉化醫學手段與技術,以及新的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
為此,舉辦了一系列轉化醫學領域的學術會議,涉及到腫瘤、心血管、內分泌代謝、骨科等領域,個體化治療領域,生物標志物研究,生物樣本庫,細胞治療技術研究,在國內外有重要反響;同時,開啟國內非編碼RNA,腫瘤干細胞,下一代測序技術,細胞治療等相關領域學術會議先河,推動創新性技術在臨床和科研領域的普及與應用,助力中國科研與臨床整體水平。在新技術行業發展層面,注重新技術以及新型領域的發展,推動中國生物醫藥應用層面的創新,舉辦了分子診斷、床旁檢測、生物制藥、單次應用系統、單克隆抗體研發、合同外包等領域的盛會,促進新技術的傳播。
生物谷作為專業的服務機構,秉承專業、專注、獨立的精神,以會議實際效果為根本出發點,客觀、公正地推動新技術的學術研究交流與開放合作,尤其是科研與臨床結合,以及學術與產業轉化,在專家與業內均贏得廣泛口碑與贊譽。至今已成功舉辦生物醫藥行業研討會、論壇、峰會超過百場。干細胞技術與臨床應用論壇(2009-2014)、細胞治療系列會議(2010-2014)、個體化用藥前沿研討會(2012-2014)、POCT產業發展論壇、生物制藥周等已成為行業會議的標桿,促進產學研交流合作,推動行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影響。
主要議題
基礎研究 | 趨勢及法規 |
醫用材料的生物安全性 | 醫用新材料研發動態及未來發展趨勢 |
生物材料標準和檢測 | 中國醫用新材料產業自主創新趨勢 |
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材料 | 我國第二、三類醫療器械法規政策探討 |
新型醫用材料的先進加工工藝 | 醫療器械技術審評程序及技術審評指導原則的應用 |
生物材料與醫療器械 | 3D打印醫用材料研究 |
骨與軟骨生物材料、牙科與顱頜面生物材料 | 3D打印與皮膚組織工程、組織工程軟骨及血管系統 |
心腦血管修復材料、皮膚組織修復材料 | 電化學反應中水凝膠筆在3D打印中的應用 |
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 | 3D打印眼模型用于眼底疾病研究 |
金屬和可降解支架、鈦合金、鎳鈦材料、鎂基材料 | 3D打印:從細胞、到組織、器官,最終到臨床實踐 |
改進3D打印分辨力的技術方案 |
參會人群
演講嘉賓
戴尅戎 院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終身教授。目前擔任上海市關節外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骨與關節研究所主任、數字醫學臨床轉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3D打印技術臨床轉化研發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轉化基地主任及上海市康復醫學工程研究會理事長。并任醫用生物力學和臨床骨科雜志主編,中華創傷外科雜志英文版副主編。
戴尅戎院士通過醫學與工程學、生物學、材料學的交叉合作,以及臨床與基礎結合的研究,研發新型骨科植入物和新技術,并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和臨床應用,對骨科康復、人工關節與骨再生等骨科基礎研究與臨床技術的發展有所貢獻。
謝億民 教授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 ,中國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漸進結構優化法"創始人。現任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終身教授,創新結構與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土木、環境及化學工程學院副院長 。
198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后,謝億民跟隨中國科學院院士鐘萬勰教授攻讀碩士學位。1986年,考取王寬誠教育基金會獎學金,經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錢偉長教授推薦赴英國跟隨O.C.Zienkiewicz(辛克維奇)大師攻讀博士學位(辛克維奇是有限元方法之父、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及國際計算力學協會首任主席)。
1991年,謝億民受聘擔任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航空系研究員兼任有限元分析研究中心首任經理。1992年,謝億民和Steven率先提出"漸進結構優化法",在國際結構優化設計領域造成了深遠影響。謝億民和Steven于1993年發表在國際期刊Computers & Structures上的一篇論文至今已經被SCI期刊引用500多次,Google Scholar引用近1000次,是世界結構優化領域所有文獻中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前幾名之一。謝億民和Steven于1997年由世界著名出版社Springer-Verlag 出版的專著《Evolutionar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成為漸進結構優化領域最權威的著作,至今已被Google Scholar引用了680多次。
作為結構優化領域的國際著名專家和漸進結構優化法的創始人之一,謝億民教授曾被多家國際著名工程公司(如波音公司等) 特聘為高級技術顧問,為他們提供新穎結構設計及優化方面的技術支持。
2011年,謝億民教授當選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成為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第三位工程院院士。他于2013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
曹誼林 教授、副院長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副院長、上海整復外科研究所所長、組織工程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兩任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1954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全國勞動模范。1978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整形外科系,1988年獲得碩士學位,同年考取博士,師從我國整形外科元老,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滌生教授。1991年以優異成績獲得了美國整形外科基金會二個資助名額的其中之一,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攻組織工程學。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副院長、上海整復外科研究所所長、組織工程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兩任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擔任國際亞太地區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學會主席,國際整形外科與美容外科聯盟理事,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整形外科分會主任委員(2005-2012),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組織工程分會主任委員,外科植入物標委會組織工程醫療器械產品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七屆中國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任Tissue Engineering和Biomaterial雜志副主編,及PRS等10余本國外SCI期刊編委;任《中華整形外科雜志》、《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主編,及《中華外科雜志》等10余本國內核心期刊編委。
陳繼民 教授
北京工業大學激光工程研究院
教授,北京工業大學激光工程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北京工業大學3D打印專家組副總工程師。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專業委員會理事。《激光與光電學進展》雜志編委,國際光學學會SPIE會員(會員號:00664755)。1986年,1989年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分別獲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2001年北京工業大學光學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2000年1-6月在德國Ravensburg從事合作研究,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做訪問學者。
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并完成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北京教委項目在內的多項課題,發表論文140余篇,其中SCI、EI、ISTP檢索論文80余篇。申報專利18項(10項獲得授權),獲得軟件著作6項,獲第16屆全國發明展金獎1項。
茍馬玲 副研究員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博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主要從事納米生物材料和醫學3D打印技術的基礎及轉化研究,通過將納米技術與3D打印技術結合,制備了多種新型納米-水凝膠復合物,并將其用于腫瘤等疾病治療研究。目前,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863"計劃項目等科研課題,已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CS Nano, Nanoscale, Nanomediciene等雜志發表SCI論文30余篇,擔任多個國際雜志的特邀審稿人。
顧新中 董事總經理
奧咨達醫療器械服務集團
奧咨達董事總經理,主要從事國際、國內醫療器械認證咨詢,擅長FDA、CE、CAMCAS、JPAL、TGA、ISO14971(YYT0316)的咨詢和培訓; 資深醫療器械國際認證專家、雙學位;曾任GE健康醫療臨床系統公司法規部經理;曾任Medline Industries, Inc (Shanghai) Ltd. 質量工程師;曾任上海川本衛生材料有限公司品管部經理;超過百家國際認證咨詢和培訓成功案例;熟練的英語授課能力,可全英文授課。
演講主題:我國第二、三類醫療器械法規政策探討
賀健康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
現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制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國際仿生工程學會會員。
研究方向:生物制造與微納3D打印技術
主要成就與任職:目前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Biomaterials (2篇), Small(2篇),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Acta Biomaterialia(4篇), Biofabrication(3篇)等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36篇,實現臨床試驗1例。2015年受邀擔任國際期刊Bioprinting(籌辦中)的編委;肝組織微血管系統3D打印工藝與裝備研究于2014年被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頻道報道;2013年獲Biofabrication期刊封面、“特色文章”與“亮點文章”,并入選該期刊年度宣傳冊;2012年獲Small期刊封面;2011年度獲教育部高等學校技術發明一等獎;2007年獲國際Emerald出版商“Highly Commended Awards”。擔任多種國際SCI期刊審稿人。
胡慶夕 教授
上海大學快速制造工程中心
上海大學,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大學快速制造工程中心常務副主任,國家級綜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全國高校制造自動化研究會副理事長、華東高校工程訓練教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顧問、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高級會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系統仿真學會生命系統建模仿真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自2001年一直從事生物3D打印技術、BM技術、快速模具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將CAD/CAM技術引入生物3D打印領域,提出了生物CAD/CAM/3D打印綜合成形方法,初步實現從CT/MRI到3D綜合成形的無縫連接,研發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產權的生物3D打印綜合成形系統,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上海市重點項目,以及國家CIMS重點應用工程項目15項等。已出版著作4部,申請專利近30項,獲得專利近20項,發表術論文17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90多篇。
劉冬生 教授
清華大學
現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 200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08年獲得“第一屆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11年獲邀成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近年來先后擔任了基金委面上項目、重點項目負責人,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專項項目(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當前主要從事以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為基礎的納米結構組裝及納米材料制備與應用研究,針對大分子自組裝中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協同與調控這一根本問題,主要以核酸大分子及其雜化體系為研究對象,建立和發展了多組分、多層次、響應性復雜體系的可控組裝新方法,實現了多種基于核酸自組裝的功能納米器件和超分子材料的制備。
已在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被引用1900多次。近五年來應邀在國際會議做邀請報告30余次。應邀擔任了國際知名雜志Soft Matter 和ChemBioChem 顧問編委,Biointerphase和Scientific Reports編委。
劉青 董事長
北京阿邁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博士,北京阿邁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濟大學先進材料與納米醫學研究院兼職教授。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碩士畢業于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系。 曾在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醫療器械檢測中心從事醫療器械的檢測工作。后留學荷蘭,于1997年獲荷蘭Twente大學化工系博士學位。1997-1999年在美國Rice大學做博士后研究, 從事可吸收組織工程支架的研究。后又在美國數個醫療器械公司和制藥公司從事可吸收植入產品的研發。曾擔任跨國生物制藥公司Celgene公司的研發部總監, 負責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產品的研發。
主要研究成果:15項發明專利,30余篇科研論文,主編的"Tissue Regeneration: wher nanostructure Meets Biology" 一書已由Scientific Publisher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 目前從事利用3D打印技術制備可吸收血管支架的研發和產業化,承擔了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
王春仁 研究員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醫學博士,研究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室主任。自1985年以來一直從事生物材料和醫療器械的檢驗和研究工作。1996年-2001年在日本國立食品藥品衛生研究所和日本通產省工業技術院產業融合領域研究所從事生物材料的分子生物學評價研究和組織工程人工血管以及生物型人工肝的研究。2001年4月回國后在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從事生物材料、無菌醫療器械,外科敷料、介入器械、植入器械、人工臟器、體外診斷試劑和組織工程方面的研究和檢測工作。參加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的課題研究13項,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二等獎2項,在國內外雜志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
王小紅
Founder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of Organ Manufacturi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for Advanced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 Center of Organ Manufacturi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P.R. China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Die & Moul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R. China
RESEARCH INTERESTS
Organ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Biomanufacturing)
3D printing techniques
Biomaterials.
MEMBERSHIP
Founder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of Organ Manufacturing (Supervisor of doctoral and master degree students)
Member of the Biomanufacturing, Branch of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 An international member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Memb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active and Compatible Polymers (J. Bioact. Compat. Polym., JBCP)
Member of theEditorial Board ofth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athophysiology (World J. Gastrointest. Pathophysiol., WJGP).
Membe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ofthe Journal of Stem Cells Research, Reviews & Reports (J. Stem Cells Res., Rev. & Rep).
Executive Guest Editor of the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Executive Guest Editor of the Current Cancer Drug Targets
Reviewer for more than 20 refereed journals
吳展名 總經理
蘇州大業三維打印技術有限公司
畢業于深圳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蘇州大學MBA。一直從事激光技術的相關應用研究。曾經擔任深圳光韻達激光應用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經理、運營經理;2012年發起成立深圳大業激光成型技術有限公司,目前大業是國內3D打印應用技術的領先者。大業在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做過多方面的測試,和包括深圳第二人民醫院、廣州體育學院、四川大學等單位有過多領域的合作。大業三維在模擬手術、牙科、骨科、手術輔助等多方面的3D打印嘗試,是目前國內使用3D打印醫療應用案例較多的企業之一。
奚廷斐 研究員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生物醫用材料與組織工程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前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醫療器械檢驗中心主任(1982年北京大學醫學中心研究生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其中1991-1993年在日本國立醫藥品食品衛生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員,1995年在澳大利亞衛生部治療品管理局工作(國際訪問學者)) 現兼任亞洲生物材料學會聯合會理事長、中國生物材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介入醫學工程分會主任委員、組織工程分會顧問和干細胞分會委員。
徐銘恩 教授
杭州科技大學生命信息與儀器工程學院/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
教授,博導。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藥學院;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和儀器科學學院,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生命信息與儀器工程學院教授,美國爵碩大學訪問學者。
現任: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副理事長,浙江省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副理事長,浙江省轉化醫學學會副理事長,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校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研究所副所長。
楊繼全 教授
南京師范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副院長,江蘇省三維打印裝備與制造重點實驗室主任,南京三維打印學會理事長。 2002年獲南京理工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2010年-2011年,美國Clemson大學機械工程系訪問教授,
2012年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
2013年江蘇省“333”工程第3層次人才培養對象,
2012年江蘇科技創業導師,獲第十一屆南京好市民,
2013年擔任江蘇省三維打印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兼技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2014年擔任中國3D打印產業聯盟顧問,南京三維打印學會理事長。
主要研究方向:三維打印(亦稱快速成型、增材制造等) 。自1996年起一直從事三維打印領域的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業轉化與應用工作,在數字化設計建模、數字微滴噴射成型、高性能復合材料設計與制備、三維打印成型設備研發等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成果與經驗
科研成果: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重大科技支撐)項目、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江蘇省科技支撐重點項目、江蘇省高技術攻關計劃項目、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211”工程項目、國家財政部項目等多項課題。發表論文40余篇,出版著作四部,獲得授權專利及軟件著作權40余項。主持研發的多個三維打印成型系統、自動化裝備等分別獲得了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江蘇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江蘇省青年科技創業大賽二等獎、全國青年科技博覽會銅獎。獲得2008、2014年度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現擔任Journal of MaterialsProcessing Technology、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等雜志的評審專家、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江蘇省科技計劃函評專家、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員。
余家闊 教授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二級教授、主任醫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后合作教授。北醫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副所長。
主要特長:主刀2000例以上微創全膝置換(70%MIS-QS TKA,30% MIS- TKA)。主刀1000例以上ACL和PCL四骨道雙束解剖重建(90%ACL雙束,10%PCL雙束),并進行個性化微創全膝置換和個性化交叉韌帶解剖重建的相關研究和產品轉化研究。
主要任職: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組織修復與再生分會委員;中國生物材料學會骨修復材料與器械分會委員; 第四屆中央保健會診專家。衛生部、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高評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組專家;備戰奧運會國家隊醫療專家;APKASS委員和APKASS China 理事和教育委員會主席;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第五屆編委會關節鏡與運動醫學主編;《中華創傷骨科雜志》、《中國運動醫學雜志》、《中國骨與關節外科雜志》、《中國微創外科雜志》、《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中華關節外科雜志》、《中國醫藥科學》雜志編委、(Asia Pacif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rthroscopy, Rehabilitation, and Technology )AP-SMART雜志和《Case Reports in Orthopedics》雜志編委;Jurnal of Biomechanics雜志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特約審稿人。
主要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和通信作者發表論著98篇(28篇SCI);作為課題負責人的在研國家級和部委級課題6項;發表文章98篇,其中SCI 28篇
代表性論著(點擊查看)
張傳森 教授
第二軍醫大學
第二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第二軍醫大學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解剖學雜志》主編。中華醫學會生物醫學工程分會干細胞工程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血管材料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解剖學會再生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干細胞轉化醫學分會常務委員。第七、八、九、十屆全國再生醫學大會執行主席。
科研方向:再生醫學(干細胞與組織工程),所領導的實驗室一直進行生物醫學工程和再生醫學的研究。
科研成果:軍隊科技進步獎 三項
代表性論文: Lin H, Liu F, Zhang C(通信作者), Zhang Z, Kong Z, Zhang X, Hoffman RM. Characterization of nerve conduits seeded with neurons and Schwann cells derived from hair follicle neural crest stem cells. Tissue Eng Part A. 2011; 17(13-14): 1691-1698.
朱楚洪 教授
第三軍醫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第三軍醫大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解剖學教研室主任,國家發改委組織工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血管組織工程中心及血管植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人工血管中心主任。國家科技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評審專家。 從事心血管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研究,制定生物修復材料產品標準4項,率先構建了直徑3-5mm能在體內皮化、預期可商業化應用于血液透析及缺血性疾病的小口徑工程血管,通過中檢所注冊檢驗,目前已進入臨床實驗。其他相關產品正在進行臨床前研究。近五年獲得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等10余項課題資助,獲得企業轉化課題3項。發表5分以上SCI論文10余篇,為Biomaterials等5個SCI雜志審稿人。為2012年第九屆世界生物材料大會心血管組織工程專題會議并列主席,2010年第一屆全國心血管再生醫學與工程大會主席。關于人工血管的研究2011年中央臺科教頻道科技之光《人造血管》曾予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