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事貨物運輸業務的中外合資企業海南某運輸公司,因與香港居民羅某產生合同糾紛訴至省一中院第一涉外民商事法庭。收案后,法庭將案件分流至海南國際仲裁院國際商事調解中心,調解員通過海南涉外民商事糾紛在線多元化解平臺,組織分處海口、香港的雙方當事人開展遠程調解,最終促成雙方簽訂調解協議。整個過程,僅用時不到10天。

近年來,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深入推進,國際商事活動日趨頻繁,引發的矛盾糾紛逐漸多元復雜。省司法廳堅持依托“政府搭臺、機制撐臺、多方同臺”等3項機制,通過“調解+訴訟、調解+仲裁、國內調解+涉外調解”等多種形式,聚力打造國際商事調解新高地,助力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依托政府支持,搭建工作平臺——省司法廳積極會同省委政法委、省高院等部門,推動出臺《海南省多元化解糾紛條例》,以地方立法形式明確建立多元化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為海南多元化解糾紛工作奠定堅實基礎。在推進過程中,各級黨委和政府從政策、資金、場所上給予有力支持,確保了海南國際商事調解組織建設有序推進。

目前,海南已成立4家國際商事調解機構,初步形成了“地方政府支持+專業機構主導+主管機關指導”的多元化國際商事調解格局。為創新打造“法治園區”新品牌,海南還積極探索在各重點園區建立商事糾紛“一站式”綜合性調解服務機制,實現海南13個重點園區商事調解組織全覆蓋,讓商事主體和當事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商事調解服務。

依托銜接機制,推動多元化解——海南各國際商事調解組織注重與各級法院、海南國際仲裁院及境內外商事調解組織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了“調解+仲裁、調解+訴訟、國內調解+涉外調解”無縫對接機制。

其中,海口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先后與香港國際爭議解決及風險管理協會、澳門調解協會、海南省一中院等28家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瓊港澳三地合作;三亞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加強與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國際商會駐上海代表處等機構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不斷完善中心建設,推進實體化運作;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海南調解中心積極加強與海南省一中院、海南國際仲裁院等單位簽署訴調、調仲對接合作備忘錄,推進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

一個個合作協議的簽署,為中外企業和當事人鋪就了一條便捷、高效解決國際商事糾紛的“快速通道”。截至今年3月30日,海南4家國際商事調解機構共受理商事糾紛案件4365件,已調解1362件,調解成功645件,案件爭議標的額約62.72億元。涉外糾紛當事人覆蓋韓國、加拿大、比利時、巴基斯坦、西班牙、英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

依托多方力量,鑄造專業團隊——海南各國際商事調解組織立足自身專業領域優勢,充分吸收國內知名商事調解組織的工作經驗,同時引入《新加坡調解公約》相關內容,在制度設計上與公約保持有效銜接。

比如,在人員選聘上,各國際商事調解組織均采取聘用制,目前共選聘調解員676名,其中境內496名、境外180名。調解員之中既有退休法官、資深律師又有國外人士,專業涉及投資金融、知識產權、電子商務、海商海事等領域,覆蓋面廣、分工精細、專業性強。

今年4月,第三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口舉行,共有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3382個品牌參展,商事仲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展會期間,海南國際仲裁院在展館設立展位和咨詢服務臺,并組織百名境內外仲裁調解專家團,為參展商、采購商及觀眾提供“仲裁+調解+咨詢”服務。

“調解員還來到展館,詢問我們對商事糾紛解決的現實需求,引導我們了解仲裁制度、調解制度。”一名參展商表示,了解到“仲裁+調解”雙軌運行機制的獨特優勢,他對海南自貿港的營商環境更添信心。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