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刻還是電腦里的復雜三維數據模型,通過3D打印,一個實實在在的實物便立體呈現在眼前。近日,在位于山東濰坊高新區的濰坊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這一神奇的3D打印技術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當前,制造工藝的顛覆性創新為傳統機械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革命性的技術服務。2013年,濰坊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濰坊高新區要將3D打印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培育。
一年來,濰坊高新區在山東省率先建設了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以技術服務引領3D打印產業快速崛起,奮力開啟“智能制造”新時代,為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新的創新驅動力。
顛覆性創新:舉一役而利全局
“濰坊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作為技術服務平臺,其服務能力越強、輻射半徑越大,對引領濰坊市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作用就越大。”近日,濰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昌文在濰坊高新區調研時指出,發展3D打印產業是濰坊市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競爭的重要舉措。
目前,濰坊高新區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達51家,其中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有22家。然而,關鍵零部件和基礎件新產品開發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撐,成為制約企業轉型升級的“瓶頸”。
“3D打印技術的推廣應用,將破解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難題,具有舉一役而利全局的重要意義。”濰坊光電創新創業服務中心主任宋執明表示,從制造工藝角度講,3D打印是對關鍵零部件和基礎件新產品開發的一種顛覆性創新,將大大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效率,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3D打印技術的本質就是“快速成型技術”。“目前,我們正在生產航空發動機的一個配件,如果運用傳統工藝需要四五道工序、兩個月時間,費工費料。運用3D打印技術,只需要一個人、一周的時間就能快速制成。”賽迪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技術人員趙正杰說。
如今,濰坊高新區3D打印產品已推出動力裝備零部件、電子部件、義齒、建筑模型、創意文化品等上百個品種,涵蓋機械、電子、醫療、建筑、文化等諸多產業。
搭建平臺:催生集約服務
以機械、汽車裝備為代表的制造業作為濰坊市的“當家產業”,其轉型升級離不開3D打印技術的支持。然而,如何更好地發揮3D打印技術服務功能,使之與已有產業融合發展、相得益彰?
濰坊高新區經發局工信科負責人介紹說,濰坊高新區將重點圍繞區域內傳統機械裝備制造業升級需求,以技術服務為引領,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完善產業鏈條,加速3D打印產業化發展。
今年5月,投資1億元的濰坊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并與清華大學、東北大學、鄭州機械研究所、山東大學等7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重點打造集“產、學、研、用”于一體,具有產業集聚和發展引領示范作用的區域性科普、加工服務、研發、創意、體驗中心。目前,該中心已聚集7家3D打印企業,另有4家3D打印企業正在洽談對接中。
正在規劃建設的濰坊3D打印專業孵化器,建成后將進一步加大相關項目引進力度,孵化培育一批領軍企業。投資1500萬元的濰坊市工業設計中心,將打造面向機械裝備、聲光電子等行業的工業設計全流程服務平臺,推動3D打印產業集成創新。
通過3D打印平臺,濰坊高新區的福田、歌爾等一大批企業嘗到了甜頭。如研發出全球首款前置前驅8AT的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與賽迪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其模型制造大大加快,改進、研發實現同步提速。
組建聯盟:增強發展新動力
高起點規劃,設定清晰長遠的產業發展路徑,是濰坊高新區推動3D打印產業快速發展的突出亮點。
濰坊市委副書記、濰坊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王獻玲明確提出,要著眼加快3D打印產業化應用,科學做好產業規劃,創新技術鏈、健全服務鏈、培育產業鏈,推動3D打印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濰坊現代制造業整體水平。
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促進技術集成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加快培強3D打印產業的現實需求。
當前,濰坊高新區正在整合濰柴動力、福田模具、特鋼集團、賽迪打印等20家重點3D打印技術研發、生產和應用企業及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鄭州機械研究所、清華大學等7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等資源,牽頭組建濰坊3D打印暨先進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培強做大從設計、加工、裝備、材料到應用服務的產業鏈條。
據介紹,該聯盟將圍繞建設3D打印技術創新中心和3D打印總部基地,出臺產業扶持政策,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培育專家顧問團隊,加強產學研交流合作,加快3D打印技術產業化、市場化進程,加速3D打印技術與傳統制造技術有機結合,促進易損機械件修復、模具開發、個性化復雜零部件制造、多金屬熔覆材料研發等領域的發展,提升裝備制造業創新水平,為濰坊產業轉型注入“智能制造”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