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打印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結合非常強的技術,尤其適合動力設備、航空航天、汽車等高端產品關鍵零部件的制造。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
3D打印支出近110億美元,2019年將增長至27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將達27%。到2019年,亞太、美國和西歐市場占全球3D打印支出比重將上升至70%,而中國將成為3D打印硬件和服務的領先市場。3D打印技術的持續突破,將為相關公司帶來重大機遇。
將3D打印技術應用至航空衛星領域,似乎已經成為共識,許多國家皆已出現成功的應用案例。近日,俄羅斯媒體發布消息稱,計劃于2016年3月31日發射世界首顆外殼全由3D打印制造的立方體納衛星,引發3D打印界的高度關注。
俄羅斯將發射立方體納衛星 外殼全由3D打印制造
俄羅斯即將發布的衛星為三單元立方星,衛星結構設計和主體制造工作由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現代化制造技術科研中心承擔。衛星外殼尺寸為30×10×10厘米,全部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
該大學科學家認為,立方體納衛星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領域,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外殼將使這類衛星變得更為廉價和普及,進一步降低衛星開發的門檻。筆者認為,未來3D打印技術或成為制造小型衛星的突破。
從現階段應用看,3d打印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主要有兩大應用:一是復雜零部件的直接快速制造;二是零部件快速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