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權威3D打印行業研究機構Wohlers Associates, Inc.發布了一份基于全球增材制造現狀的報告。數據顯示,3D打印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連續兩年增長了10億美元,2015年達到51.65億美元。機構預計,至2020年全球3D打印市場規模將達到212億美元。
報告顯示,金屬3D打印與桌面3D打印機的銷量增長最為明顯。金屬3D打印機2013年的銷售達到了74%的巨大增長率,2年后市場仍處于白熱化狀態,2015年銷售量增長了45%;桌面3D打印機2014年約售出16萬臺,截至去年,已經上升至27.8萬臺,而且還在持續增長。
下游應用領域的廣闊前景是持續推動3D打印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的主因之一。機構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3D打印產業下游應用中,機械、消費品/電子、汽車、航空航天、醫療/齒科等5個領域應用份額占比均在10%以上。
航空制造業巨頭空客集團近日表示,準備在德國設立一個新的3D打印中心,號稱“航空航天工廠(Aerospace Factory)”,將研究各種3D打印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并推動其發展成熟。空客集團在3D打印領域的探索遠遠不止于此,事實上,其A350 XWB客機已經使用超過1000個3D打印部件。超級金屬3D打印系統metalFAB1上市三個月即告脫銷,空客就是其第一個客戶。機構預計,2014年航空航天零部件產業產值約為1500億美元,3D打印在其中僅占0.002%,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除了空客以外,霍尼韋爾、美國GE航空、法國泰雷茲、西班牙Aciturri等航空公司都在3D打印航天方面動作頻頻。在航天航空這一領域,3D打印正引領一場制造與技術革命。
3D打印技術在其他下游應用領域的發展也是捷報頻傳。醫療領域中,歐洲的一個研究項目RESTORATION,日前開發出了新的3D打印可吸收生物陶瓷材料,用于脊椎、膝蓋等不同部位,用以替代原本使用的金屬植入物;在汽車領域,2015年全球首款3D打印超級跑車“Blade”、3D打印概念賽車以及3D打印太陽能概念汽車設計等均已陸續登上汽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