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王師,今天不是周末嗎?你咋來車間啦?”5月13日中午,在車間加班檢修設備的修理工看到機長王海洋后,疑惑地問。

“今天是我們班組‘賦能’微課堂的實踐課,我先來準備準備,一會新工就要進來學習啦!”王海洋提到的“賦能”微課堂,是云南中煙紅河卷煙廠卷包車間甲班在廣泛調研基礎上,針對班組青工提出的技能提升需求開展“按需點單”的培訓模式,賦能青工技能成長。

“這培訓,講些啥?”修理工師傅追問。“車間不是開展內部對標工作嘛,新員工們雖然出師了,但是保養技能還有欠缺。他們怕影響機組的生產效率和質量,紛紛要求開展保養加強課。這節課就講保養!”王海洋邊回答,邊準備保養工具。

“賦能”微課堂上,師傅為新員工講解設備原理。江帆 攝

身為黨員的操作技師王海洋,是“賦能”微課堂的“熱心人”。為講好每一堂課,他自學了課件、視頻制作等技能,利用業余時間為青工們講操作思考、談心得體會、提對策建議,努力為青工搭建學習“加油站”。

除了這位熱心人外,“賦能”微課堂還邀請了許多技術能手、技能大師助力。過程中,師傅們以講促學、以學促思、以思促干,徒弟們虛心求教、穩扎穩打、鍛煉提升。

“早班開班復產的步驟,我還不是很清晰。”“對主機關鍵部位的保養,我總是清潔不到位。”“我還需要好好學習一下,如何快速準確地處理嘴棒接收機堵塞的故障。”培訓以“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為導向“按單配菜”,培訓內容圍繞高質量生產需要和青工能力剛需設置,包含工藝知識、設備原理、故障排除、質量控制、保養方法等諸多方面。

為讓微課堂精準高效,在培訓形式上,班組采取“小班制”教學,利用班前、班后、停產等時段,分班次、分機型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之前包裝機噴膠系統的拆裝和清潔可讓我頭疼了,盡管讀了好多遍SOPS,但平時親自動手的機會少,總覺得有點云里霧里,通過這次培訓,我可算摸清了問題所在!”新工小黃說道。

黨建引領,雙向發力,充電賦能,“賦能”微課堂“師傅講、學生問”相結合,師生面對面答疑解惑,青工們不僅練強了“內功”,生產任務也得到了有效保障,真正讓“為青工補短板、強技能”的初衷落到實處。(黃楷然)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