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原本一個月能有兩三萬的工資,現在就五六千塊。”近日,有浦發銀行員工向媒體如上表示。此外,網上還流出多張“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員工因不滿降薪維權”的照片,也引發了關注。

對此,浦發銀行相關人員的解釋是,網傳“2萬月薪降成6千”以及“浦發銀行員工因不滿降薪維權”系兩起獨立事件。前者是因其本人業績考核不佳所致,經溝通,目前該員工已對上述調整表示理解。后者系業務外包公司與所屬員工之間存在勞動糾紛所致,目前該外包公司正與員工溝通解決。

也就是說,兩起事件都是存在的,并非虛構和造謠。果真如此,兩起“獨立事件”對輿論和公眾的心理還是會產生一定影響的。就算個人業績不佳,收入大降,仍有五六千元的收入,比一般企業業績不錯的員工收入還高,可見,銀行的收入確實是讓多數人仰視的,是只能望其項背的。

事實也是,根據媒體的報道,2022年浦發銀行員工人均年薪為44.98萬元,與2021年的45.28萬元相比,下降0.65%;管理層年薪總額為?2061.49?萬元,與2021年的?2174.42?萬元相比,下降5.19%。也就是說,在薪酬下降的情況下,浦發銀行員工的收入仍然是相當高的。而按照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2022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5237元,比上年增長3.7%。看看,在私營單位員工收入比上年增長的情況下,也就是6.5萬元,只有收入下降的浦發銀行員工平均工資的14.36%。與管理層相比,就更是連喝茶的費用也不夠了。

都說銀行的錢是大家的錢,是政府、企業和居民存放在銀行的,銀行只是管家,是受托管理,并通過管理獲取一定收益。沒有存款單位,銀行就無法生存。然而,現實情況卻是,企業生存壓力很大,很多企業因為資金問題陷入困境,銀行卻是一個個賺得缽滿盆滿,以至于員工收入也是讓其他行業員工仰望得頸椎都要變形。這算不算是一種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值得好好研究。

銀行員工收入適當高一點,可以理解,畢竟,管理資金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在互聯網時代,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導致所管理的資金出現風險。但是,經濟決定金融,再怎么難,也不能顛倒經濟金融的關系,那就是金融必須依賴于經濟、依賴于企業才能生存。金融與經濟、與企業,是魚與水的關系。只有水滿,才能魚活、魚大,水干了,魚到哪去生存?可是,實際情況卻是,金融已經在左右經濟、左右企業發展,魚與水的關系顛倒了。表現在員工收入方面,創造財富者不得食,管理財富者糧滿倉,創造財富者債滿身,管理財富者財滿屋。顯然,這是不正常的,也是會影響社會穩定的。

在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銀行管理層的年薪總額達到數千萬元,到底有多大貢獻,要有這樣的薪酬待遇呢?就算盈利情況好,這些盈利真的都是他們創造的嗎?難道不是政策的陽光雨露和行業的壟斷地位所決定嗎?更重要的是,這些拿了高薪酬的銀行高管,卻一個個都是只享受利益、不承擔風險,在他們手上亂放的貸款,最終成為風險了,他們所拿的高薪酬早已成為既得利益,不會與風險掛鉤,風險由國家擔、由存款用戶擔,利益則由銀行高管享受,這種責權利不協調的問題,誰來研究解決呢?

我們也清楚,雖然銀行的員工平均工資水平很高,在一線、特別是柜面的員工,收入水平都很低。像浦發銀行這樣的股份制銀行,員工高收入都是建立在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基礎之上的,一線員工都是被高收入。如果在銀行能夠具有一定職位、一定地位、一定關系、一定權力相伴,收入是遠高于單位平均收入的,更別說其他行業了,可能連看的膽量也沒有。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這些人因為自身原因收入降到社會平均水平時,就感到天塌下來了,收入降得太多了。殊不知,這些收入在其他企業員工看來,仍然是非常羨慕的,能夠拿到五六千元,也是非常幸福的。銀行員工的收入到底有多高,能否拿出來曬曬,而不是籠統地給出一個平均數據,其實很重要。因為,它可以直接看到收入與貢獻關系被扭曲的問題。就像浦發銀行提到的信用卡公司員工的收入問題,到底合作公司與銀行之間是什么關系,為什么信用卡業務可以外包,外包帶來的風險有多大,銀行是不會考慮的。他們所考慮的,只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這也是為什么圍繞信用卡出現的案件那么多,也與銀行的管理方法與思路是密不可分的。

標簽: